腸梗阻

就診指南


掛號科室: 普外科

發病部位:全腹

多發人群:所有人群

治療方法:藥物治療、手術治療

是否傳染:無傳染性

是否遺傳:無遺傳性

相關癥狀:腹痛、惡心、嘔吐

相關疾病: 腸扭轉 腸套疊 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

相關檢查:血常規、B超檢查

相關手術:腸外置術

相關藥品:左氧氟沙星、替硝唑

治療費用:市三甲醫院約(10000-50000元)

腸梗阻視頻

更多>

腸梗阻文章

更多>

假性腸梗阻

Ogilvie綜合征又稱急性結腸假性梗阻,具有腹痛、腹脹、惡心、嘔吐、停止排氣排便等急性結腸梗阻的癥狀、體征及影像學表現,但無機械性腸梗阻的證據,結腸鏡檢查腸腔內無器質性病變。我科收治的患者即為帶狀皰疹并發Ogilvie綜合征。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影響神經和皮膚的感染性疾病。該病毒屬于親神經性病毒,可長期潛伏于脊髓后跟神經節的神經細胞內。當機體免疫力低下,病毒激活損傷脊髓后根神經節,導致神經節炎癥或壞死,引發相應神經區域帶狀皰疹。進一步發展,可侵及交感、副交感神經的內臟神經纖維,損傷粘膜下和肌間神經叢和結腸肌層,減弱腸道收縮力及胃腸蠕動,導致麻痹性腸梗阻的出現。 近期我科收支一病人,查體見腹部膨隆伴壓痛,叩診鼓音,腸鳴音弱,同時腰背部見紅色斑丘疹及水皰。患者既往無腹部手術史,查全腹部CT示結、直腸多發氣液平。因腸梗阻原因不明確,為進一步排除腸道占位引起梗阻可能,進一步行腸鏡檢查示腸壁水腫明顯,腸鏡所及范圍未見明顯占位性病變。考慮帶狀皰疹引起急性假性腸梗阻可能。 臨床中急性腸梗阻是比較常見的,對于年齡偏大的患者,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惡心、嘔吐、腹痛、腹脹、肛門停止排氣排便等癥狀時,需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進一步明確病情以免耽誤或加重病情。

作者:歐陽軍 皖北煤電集團總醫院 閱讀量: 3780

術后炎性腸梗阻的診治問題

一、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定義腹部手術后并發的腸梗阻有多種類型,并且術后不同時期所發生的腸梗阻原因也不相同。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earlypostoperativeinflammatoryileus,EPII)發生在腹部手術后早期,系指由于腹部手術創傷或腹腔內炎癥等原因導致腸壁水腫和滲出,形成的一種機械性與動力性同時存在的粘連性腸梗阻,腹部手術創傷指廣泛分離腸管粘連、長時間的腸管暴露以及其它由于手術操作所造成的腸管損傷。腹腔內炎癥指無菌性炎癥,如腹腔內積血、積液或其它能夠導致腹腔內無菌性炎癥物質的殘留。在診斷EPII之前必須排除機械性梗阻和繼發于腹腔內或腹膜后感染、電解質紊亂等原因造成的麻痹性梗阻。二、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病史特點EPII病人必須有近期腹部手術的病史,據統計,絕大多數病例在手術后1~2周內起病。手術過程對胃腸道功能的恢復影響較大,尤其是胃腸道手術、短期內反復手術、廣泛分離腸粘連、腹膜炎、腸排列、異物或壞死組織殘留以及其它造成腸管漿膜面廣泛受損的因素。由于經治醫生對這種疾病缺乏認識,在治療過程中沉不住氣,同時由于缺乏必要的營養支持手段,在長期禁食的情況下無法維持病人的營養狀況,因而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手術上,導致短期內反復進行外科手術,試圖通過分離粘連的方式解除梗阻,殊不知此時的腸管廣泛而嚴重粘連,高度充血水腫,脆性增大,極易受到損傷,反復的手術不但不能解除梗阻,反而由于腸管的反復損傷導致炎性腸梗阻癥狀加重,造成腸功能恢復期延長,甚至形成腸瘺。因此,正確認識EPII有助于確定治療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手術創傷和并發癥。三、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臨床癥狀和診斷EPII的臨床表現與其它腸梗阻有相同之處,都表現為腹脹、嘔吐、停止排氣排便,但EPII有其明顯的特殊性。EPII病人除有近期腹部手術的病史外,還有一個較明顯的特征,即病人術后可能有少量通氣或通便,但絕不能據此認為胃腸道功能已經恢復,可以進食了,因為一旦進食馬上出現梗阻癥狀。經常的敘述:術后很早就排氣了,或者排出少許干便,隨后開始進食,但進食后很快出現梗阻。這是典型的EPII癥狀。EPII的腹痛癥狀不顯著,如病人有劇烈的腹痛,應警惕機械性或絞窄性腸梗阻的可能。由于梗阻原因中有麻痹因素,所以病人通常只表現為胃腸道不通暢,而腹脹程度不如機械性或麻痹性腸梗阻那樣顯著。EPII可能為彌漫性,也可能只局限于腹部某一處,這主要取決于腹部手術和腸管受累的部位和范圍,局限性病變最多見的部位是切口下方。EPII病人無高熱,腹脹一般為對稱性,腹部膨隆,但程度不如機械性或麻痹性腸梗阻嚴重,見不到腸型或蠕動波;腹部觸診有柔韌感,但各部位的柔韌程度不均一,最顯著的部位即是腸管粘連最重的部分,一般位于臍周或切口下方,觸不到明顯的腸袢或包塊;腹部叩診多為實音;聽診可見腸鳴音減弱、稀少或消失,聽不到金屬音或氣過水聲,隨著梗阻的逐漸緩解,腸鳴音漸漸恢復。全腹CT對EPII的診斷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CT檢查可以顯示腸壁水腫、增厚、粘連以及腸腔積液積氣、腸管均勻擴張和腹腔內滲出等現象,同時幫助排除腹部其它病變(如腹腔感染、機械性腸梗阻等)。通過動態觀察病人腹部癥狀、體征以及CT影像的變化,能夠了解病變的進展情況。四、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治療腸梗阻治療的基本原則是相同的,包括禁食、胃腸減壓和糾正內穩態。除此之外,EPII的治療還有其明顯的特殊性。EPII初期,病人的消化液分泌量可以很大,大量消化液積聚于腸腔內,不但加劇了腸壁的水腫和腸腔擴張,加重水電解質紊亂,也使腸功能的恢復受到影響。此時應給予生長抑素減少消化液的分泌量。EPII的病程一般較長,統計結果表明病人的平均治愈時間約為1個月,因此應作長期打算,長期禁食勢必造成病人營養狀況的急劇惡化,同時由于禁食、胃腸減壓等原因,病人的內穩態也難以維持,因此應及早放置腔靜脈導管,積極進行正規的全腸外營養支持。營養支持不但是一種支持手段,使病人有條件等待病情的緩解,更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措施。營養不良造成低蛋白血癥,導致腸壁水腫,影響腸蠕動功能的恢復,增加體液從消化道的丟失,甚至造成腸腔狹窄或梗阻,必須通過營養支持才能改善病人的營養狀況,甚至在營養支持的同時還應輸注血漿白蛋白,并在輸注后靜脈注射利尿劑幫助多余的水分排出。如不進行營養支持,EPII的治療效果很難保證。全腸外營養還有助于減輕外科手術后由于高分解代謝所造成的營養不良,促進傷口愈合,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營養支持一直要維持到病人能夠正常進食后才能逐漸停用。由于認識到EPII是腸壁的一種炎癥反應,因此在EPII診斷成立后,應開始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促進腸道炎癥和水腫的消退。激素的用量視病情的嚴重程度和病人的一般狀況而定,通常劑量為地塞米松5mg靜脈注射,每8小時1次,應用1周左右后逐漸停藥。治療開始后應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尤其是腹部體征的變化,經過上述治療,病人的腹部會慢慢變得柔軟,腸鳴音日趨活躍,此時可逐漸停用生長抑素和糖皮質激素。為刺激胃腸道蠕動,同時保護胃粘膜,并幫助清除腸腔內積存的糞便,可用溫鹽水洗胃和灌腸。對腹部體征已明顯緩解但動力較差的病人可應用新斯的明促進腸蠕動。在胃腸道恢復通暢后開始給予普瑞博思幫助胃腸道排空,并維持至能夠正常進食。判斷EPII是否緩解應遵循以下標準:由于腸梗阻的癥狀得到緩解,因此病人的腹脹癥狀消失,排氣排便。由于腸道恢復通暢后腸道內積聚的腸液大量排出,因此絕大多數病人在梗阻緩解后解水樣便,這是判斷腸梗阻緩解的一項重要指標。體檢時可見胃液明顯減少、變清、不含膽汁(但要確定胃管沒有進入十二指腸),腸鳴音由原來的稀少轉為活躍,腹部由最初的堅韌變為柔軟。EPII造成絞窄性腸梗阻的可能性不大,應以藥物治療(或稱保守治療)為主,不應急于通過手術的方式解除梗阻。由于此時的腸管高度水腫并致密粘連,甚至呈腦回狀,剝離時腸管漿膜面廣泛損傷滲血,如強行剝離,勢必造成術后EPII進一步加重,同時也為機械性腸梗阻埋下了隱患。由于EPII不是腸管某一處的機械性梗阻,無法通過手術解除,為尋找梗阻部位而進行廣泛的粘連剝離,除造成更嚴重的腸壁損傷和滲血外,由于存在腸壁水腫,愈合能力差,腸蠕動功能短時間內不能恢復等因素,極易造成腸瘺,這方面的教訓極其慘痛。Bondarenko曾對306例EPII病人施行手術治療,其中22例進行多次手術方能解除梗阻,死亡達90例(29.4%);1987~1999年共收治EPII病人57例,全部采用非手術治療。治愈達56例,7例在EPII治愈后擇期手術治療并存癥,1例因肺動脈栓塞猝死。平均治愈時間為(27.6±10.0)d,最長達58d;1989年Pickleman也總結了101例EPII,其中78例進行非手術治療,死亡僅3例。平均治療時間6.3d,最長17d。藥物治療得以繼續進行的前提是病情不再繼續惡化或向好的方面發展。雖然EPII導致絞窄性腸梗阻的可能性極小,但要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一旦腸梗阻的癥狀和體征出現惡化,甚至出現腸絞窄的跡象,表明EPII的診斷有誤,應立即調整治療方案,直至進行手術治療。要特別提防誤將機械性腸梗阻診斷為EPII,導致機械性腸梗阻發生絞窄。五、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預防在很多情況下,EPII是可以預防的,預防的關鍵是提高對本病的認識。腹腔內任何異物(包括自體血液和組織碎屑等)都能刺激腹膜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產生大量細胞因子和炎性介質,造成無菌性炎癥和腸管粘連,從而導致EPII的發生。所以,在手術結束時應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腹腔,清除其中的細胞因子、炎性介質、異物和壞死組織。對在做過手術的病人進行二次手術時發現,腹腔沖洗干凈的病人腹腔粘連極輕,甚至沒有粘連,表明大量的鹽水沖洗不但可以預防EPII,也能預防粘連性腸梗阻。在目前所知的各種預防腸粘連方法中,最為有效的方法是減少腸管損傷和大量鹽水沖洗腹腔,其它方法都有不足之處。在手術操作過程中應特別注意保護腸管,避免鈍性剝離,采用銳性剝離,盡量消滅腸管粗糙面,使之漿膜化。減少腸管在空氣中的暴露時間和暴露面積,用濕鹽水紗墊保護腸管,有助于腸管漿膜面的保護和減少不顯性失水。腸排列有外排列和內排列之分,目前外排列的弊端已為大家所認識,漸趨淘汰,但內排列對腸功能的恢復也有影響,不宜濫用。在EPII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應事先對腹部騷擾的嚴重程度有充分的估計,如手術中發現腹腔污染嚴重,或由于術中廣泛的粘連分離和其它原因估計會導致術后腸管廣泛粘連時,應警惕EPII的可能性,對術后很早出現的排氣癥狀應慎重對待,延長禁食時間,避免過早進食加重EPII,同時應積極改善病人的營養狀況,使病人盡早康復。

作者:費健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閱讀量: 3831

61歲大媽發生大腸梗阻,檢查才得知是腸道腫瘤的原因!

(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摘要:患者3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上腹疼痛不適,伴納差、便血,顏色鮮紅,該癥狀加重10天不緩解,就診于急診,診斷為大腸梗阻。急診手術證實為升結腸腫瘤,行升結腸腫物根治術,并應用抗生素及抑酸藥物治療,術后恢復順利,治愈出院。【基本信息】女、61歲【疾病類型】大腸梗阻【就診醫院】天津市第五中心醫院【就診時間】2018年10月【治療方案】手術治療(升結腸腫物根治術、預防性腸造口術、造口還納)+靜脈輸液(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C14-24)、注射用頭孢哌酮鈉、注射用奧美拉唑鈉)【治療周期】住院14天【治療效果】大腸梗阻現象得到緩解,病情逐漸恢復一、初次面診患者女,61歲,于3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上腹疼痛不適、伴納差、便血,顏色鮮紅、量少,無發熱、寒戰、惡心、嘔吐,未予重視。10天前患者自覺疼痛加重,排氣排便后緩解,患者來我院急診,給予患者行腹部CT檢查,結果提示腸梗阻(圖1、2)。查體:腹部平坦、對稱,全腹柔軟,右側腹壓痛、反跳痛,腸鳴音4次/分,音亢進。患者既往無類似病史。      圖1 腸道明顯擴張,提示腸梗阻                    圖2 升結腸腫物二、治療經過結合患者癥狀、查體表現及CT結果,診斷機械性腸梗阻、升結腸腫物,立即予以注射用頭孢哌酮鈉消炎治療,同時聯系手術室,行術前準備,禁食水、備皮。行開腹探查、右半結腸根治性切除術、預防性腸造口術。術中探查見升結腸實性腫物,大小約5×3cm,腫物近端腸段明顯擴張。術中充分沖洗術區,下腹腔引流管利于術后恢復。術后繼續予以注射用頭孢哌酮鈉抗炎治療,規律傷口換藥,予以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C14-24)營養支持治療,配合注射用奧美拉唑鈉抑酸治療。待患者逐步恢復飲食,停用抑酸治療,逐步減少靜脈營養支持量。術后病理證實為升結腸惡性腫瘤(如圖3)。患者出院后3個月行2次手術,造口還納恢復肛門排便,手術切除部分腸段,腸道重新吻合。 圖3 術后病理三、治療效果患者經過積極抗感染治療,感染得到控制,患者體溫逐漸恢復正常。住院治療14天后,患者腹部無疼痛、腹脹等不適,進食正常,排便無異常。復查腹腔彩超無異常,拔出引流管,準許患者出院。為促進吻合口愈合,手術過程中行預防性腸造口,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但此舉能保證患者的安全,可預防術后吻合口漏的發生。四、注意事項很欣慰經過積極治療,患者的大腸梗阻得到解決。患者術后應注意飲食,大腸癌患者應適量減少牛羊肉攝入,提高膳食纖維,如南瓜、山藥、蘋果、玉米等食物的攝入量,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大便通暢,如有便秘的情況應積極治療。根據病理結果,患者應在術后1月行輔助化療,減少復發的情況。遵醫囑定期到普外科復診,1年后復查腸鏡。五、個人感悟大腸梗阻多數為腫瘤慢性生長至一定大小后占據腸腔所致,如本篇患者一樣,癥狀通常表現為腹痛(右側多見)、腹脹、嘔吐、停止排氣、排便,由于梗阻位置低,更易表現為腹脹、停止排氣、排便,嘔吐相對少見。對于此類人群,尤其有腸癌家族史者,應盡早就醫。腫瘤生長是一個慢性過程,出現梗阻往往是腫瘤已生長半年以上發展所致,因此提前篩查至關重要。建議有腸癌家族史、40歲以上、常年大量進食牛羊肉、蔬果攝入少的人群,每年進行1次腸鏡檢查。

作者:陳賀凱 天津市第五中心醫院 閱讀量: 3652

中年男性腹痛、腹脹、惡心,沒想到是十二指腸梗阻!

(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摘要:本病例患者由于無明顯誘因出現腹痛、腹脹,伴有惡心、嘔吐,未排氣、排便,來我院就診。給予患者完善相關檢查后,診斷為十二指腸梗阻。隨即給予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并配合灌腸治療及胃腸減壓。經治療后,患者病情好轉,不適癥狀均得到明顯緩解,恢復正常飲食,遂順利出院。【基本信息】男、42歲【疾病類型】十二指腸梗阻【就診醫院】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就診時間】2021年12月【治療方案】胃腸減壓+靜脈注射(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氯化鉀注射液、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注射用頭孢曲松鈉、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灌腸治療+一般治療(禁止飲食和飲水)【治療周期】住院治療1周【治療效果】患者病情好轉,不適癥狀均得到明顯緩解,恢復正常飲食,好轉出院一、初次面診門診來了一位中年男性患者,捂著肚子,面色痛苦。患者就診時主訴1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腹痛、腹脹,并伴有惡心、嘔吐,未排氣、排便。隨后給予患者專科查體,患者屈髖屈膝平躺在治療床上,腹部稍微膨隆,未見腸型及胃腸蠕動波。腹軟,臍周及左下腹壓痛明顯,無明顯反跳痛,未觸及異常包塊,叩診無鼓音,移動性濁音陰性,腸鳴音減弱。根據患者的體征和癥狀表現,初步診斷為十二指腸梗阻,遂將患者收入我科。二、治療經過入院后詳細地詢問了患者病史,得知患者在10年前曾確診胃腫瘤,做過胃大部切除術,效果不錯。隨后讓患者進行進一步完善檢查,如血細胞分析、腹部X線檢查、心電圖檢查等。結果顯示白細胞及血紅蛋白計數增高,考慮可能與患者體內失水有關。腹部X線檢查可見空回腸脹氣,最終診斷為十二指腸梗阻。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建議進行手術治療,患者拒絕手術治療,決定進行保守治療。若保守治療無效,再擬行腸粘連松解術。首先給患者插鼻胃管進行腸胃減壓,然后給予患者靜脈滴注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氯化鉀注射液、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糾正水電解質平衡。應用注射用頭孢曲松鈉、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防止感染。同時囑咐患者禁止飲食和飲水。1天后患者癥狀稍微減輕,但還未排氣排便,于是為患者灌腸。三、治療效果經藥物治療后,患者病情好轉,不適癥狀均得到明顯緩解。住院治療1周后,患者身體恢復良好,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癥狀均消失,恢復至正常飲食,并且恢復排氣、排便。給予患者復查血細胞分析,結果未見明顯異常。患者目前已經達到出院指征,遂予以出院。四、注意事項患者經過積極治療后,病情好轉,不適癥狀均得到明顯緩解,作為主治醫生真心替他感到高興,同時叮囑患者出院后仍需注意飲食衛生,飯前和便后要注意洗手。飲食上要吃高維生素的食物,不要吃辛辣食物、生硬的食物,難消化的食物也不要吃,多吃青菜和水果,有助于保持大便通暢,有利于腸道健康。也不可以暴飲暴食,否則容易增加胃腸道負擔,不利于胃腸道健康。另外注意戒煙戒酒,保持心情愉悅。五、個人感悟由于十二指腸梗阻不僅使腸腔機械性不通,而且伴隨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可導致劇烈腹痛、嘔吐或休克等。本病發病急,病程發展迅速,如治療不及時,死亡率較高。因此,有胃腸道手術史、外傷史或者便秘等情況的人群,平時要注意定期復查,保持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不要熬夜,勞逸結合,適當鍛煉,注意觀察排便情況,有胃腸疾病時能夠及早發現。正如本病例患者于我院確診后,給予綜合治療后,病情好轉,不適癥狀緩解,治療效果好。

作者:李悅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閱讀量: 3178

2周寶寶反復嘔吐查出新生兒腸梗阻,綜合治療恢復如常

(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摘要:一位家長抱著出生才2周的患兒前來就診,說患兒今天出現反復嘔吐,每次吃奶都吐,而且基本喂奶喂不進去,吐奶的量比較大。仔細查體后發現患兒腸鳴音減弱,腹部膨隆,腹壁張力較高,急查腹部立位X光片有腸梗阻表現,診斷為新生兒腸梗阻。及時給予禁食、胃腸減壓等處理,患兒病情好轉,未再嘔吐,吃奶逐漸恢復正常。【基本信息】女、2周【疾病類型】新生兒腸梗阻【就診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就診時間】2021年2月【治療方案】心電監護+禁食+胃腸減壓(灌腸)+藥物治療(維生素C注射液)【治療周期】住院1周后出院,3天后門診隨訪【治療效果】未再嘔吐,恢復進食,奶量增長滿意一、初次面診一天夜晚,一位家長焦慮萬分的抱著出生才2周的患兒來醫院,說患兒今天突然發生嘔吐,已經吐了8次,每次喝奶后都吐,吐出來的都是未消化的奶液,基本沒法喝進去,也沒有排便和放屁。家長說,昨天外出可能受涼了,回家后患兒狀態不太好。給患兒做了細致的體格檢查,心肺聽診無異常,腹部膨隆,腹壁張力增高,聽診腸鳴音減弱,隨即進行腹部立位X光片檢查,發現腸梗阻的表現,因此診斷為新生兒腸梗阻,給予收治入院并展開治療。二、治療經過患兒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心肌酶譜等指標基本正常,腹部立位X光片提示腸梗阻,確診為新生兒腸梗阻。治療上給予心電監護,密切護理,靜脈輸注維生素C注射液,禁食進行胃腸減壓,并聯系外科給予灌腸操作。經過1周的積極治療和細致護理,患兒起初由鼻胃管鼻飼,后逐漸過渡到經口喂養,都順利進食,未發生嘔吐。復查患兒腹部立位X光片,已經沒有看到明顯的腸梗阻表現了。三、治療效果患兒經過1周的住院治療后,不再嘔吐,吃奶意愿佳,能夠完成當下月齡所需要攝入的奶量,睡眠質量較好,沒有異常哭鬧或尖叫,大小便正常,精神狀態好,能和家長有較好的互動。查體呼吸平穩,心肺聽診無異常,腹軟,無腹脹,準予患兒出院,并囑家長帶患兒3天后門診復查,復查時家長表示患兒腸梗阻的癥狀再無復發,且精神狀況及食欲都恢復正常。四、注意事項很高興患兒經過1周的治療和護理之后恢復了健康,不再嘔吐。但由于新生兒胃腸功能還沒有完善,所以家長平時要注意科學喂養患兒,避免受涼,避免大便干燥,患兒吃完奶以后可以給其拍拍嗝,有輕微腹脹的時候揉揉肚子。觀察患兒吃奶和排便的情況,如果患兒吃奶少,沒有吃奶的意愿,或者停止了排便排氣,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帶患兒到醫院就診。五、個人感悟新生兒期間吐奶溢奶也是比較多見的,但通常一天當中不會發生太多次,可能只是在吃得比較多的時候稍微溢出一些。如果發現頻繁、劇烈的嘔吐,且喝奶完全喝不進的情況,需要警惕新生兒腸梗阻,尤其是平時排氣排便比較頻繁,某一天突然停止排便排氣了,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帶患兒到醫院就診,排查原因,以免處理不及時導致壞死性腸炎、腸穿孔甚至腹膜炎等危急的情況,不僅給患兒帶來痛苦,而且還有生命危險。索性該病例患兒經過治療后,癥狀已經得到明顯緩解,但建議家長仍要注意觀察患兒的情況,如果再次出現不適癥狀后及時復診。

作者:朱若塵 上海市兒童醫院 閱讀量: 4667

中年女士突發腹痛惡心嘔吐,竟是十二指腸梗阻

(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摘要:十二指腸梗阻屬于十二指腸梗阻的一種類型,臨床表現為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正如本病例中的患者,自述出現無明確誘因的腹痛、惡心、嘔吐,外院診斷為十二指腸梗阻,治療后無好轉,遂再次就診,外科檢查后,明確診斷,給予患者胃腸減壓+藥物治療,住院4天后,患者一般狀況尚可,腹痛嘔吐癥狀消失。【基本信息】女、32歲【疾病類型】十二指腸梗阻【就診醫院】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就診時間】2022年1月【治療方案】胃腸減壓(灌腸+插鼻胃管)+藥物治療(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鹽酸消旋山茛菪堿注射液+氯化鈉注射液+注射用頭孢曲松鈉)【治療周期】住院治療4天,半個月后門診復查【治療效果】患者一般狀況尚可,腹痛、惡心、嘔吐癥狀消失一、初次面診門診接診了一位30歲左右的中年女性,捂著肚子被攙扶進來,自述2天前,無明確誘因出現腹部疼痛,為陣發性銳痛,以右上腹為重,無他處放射;伴惡心、嘔吐2次,嘔吐物為胃內容物,不含血性、蛔蟲,及咖啡樣物,共吐約300毫升左右,吐后腹痛減輕,伴腹脹、排氣排便停止。無發冷、發熱,無心慌氣短、咳嗽咳痰,無尿頻、尿痛及肉眼血尿,發病后曾于當地診斷為十二指腸梗阻,輸液治療(藥名及劑量不詳)無好轉,遂來就診。隨后,為患者進行了專科檢查,外科情況如下:腹式呼吸減弱,右上腹經腹直肌可見一長8cm切口疤痕,腹略膨隆,腹壁靜脈無曲張,未見腸型及逆蠕動波,肝脾肋緣下未及,肝區,雙腎區無叩擊痛,全腹壓痛,無反跳痛、肌緊張,以右上腹為重,腸鳴音6-8次/分,可聞及氣過水聲及金屬音。初步診斷患者為:十二指腸梗阻,建議患者住院治療,患者隨即辦理了入院。二、治療經過患者入院后,詳細詢問了患者的病情與既往史,得知患者5年前有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手術史,否認外傷史及藥物過敏史,否認肝炎、結核等傳染病接觸史。查驗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篩查等手術必要的檢查,結果均無明顯異常,腹部X線示:小腸可見擴張積氣及多發氣液平面,診斷為十二指腸梗阻。初步治療計劃如下:入院后給予禁食水,胃腸減壓,溫肥皂水800ml清潔灌腸,靜點抗生素及液體支持治療。如果保守治療無效,則考慮手術治療。隨即展開治療,首先給予患者插鼻胃管,進行胃腸減壓,并給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滴注進行消炎抗感染;鹽酸消旋山茛菪堿注射液+氯化鈉靜脈滴注,以解除痙攣;頭孢曲松鈉+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滴注,給予補鉀。三、治療效果經過系統、有效的治療,治療一天后患者病情減輕,嘔吐1次,排便1次;3天后,患者腹部疼痛癥狀明顯減輕,無惡心嘔吐,恢復流質飲食;患者經過為期4天的住院治療,一般情況尚可,未訴其它特殊不適,精神、睡眠及二便情況尚可,患者無腹痛癥狀,無惡心嘔吐,恢復排氣、排便以及正常飲食,好轉出院。出院前,囑咐患者半月后來醫院進行復查,回家后注意飲食與休息,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的食物。四、注意事項很高興患者經過系統、積極的治療后好轉出院。十二指腸梗阻,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飲食上,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生冷的食物;以易消化、易吸收、軟爛食物為主,避免食用干硬的食物以及粗纖維的食物,以免對消化道黏膜產生影響或是刺激,患者的身體造成影響,避免暴飲暴食。此外,日常應注意適當的鍛煉身體,但是飯后不可以進行劇烈的運動。出院回家后加強自我檢測,若出現腹痛、腹脹、嘔吐、停止排便等不適癥狀,可能是十二指腸梗阻復發,及時來院就診。五、個人感悟十二指腸梗阻任何人都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可能存在致死的風險,本病例中患者曾做過腹部的手術,腹部手術后,可能會出現腹腔粘連導致反復十二指腸梗阻,患者反復出現腹痛、腹脹、惡心、嘔吐。因此,給予禁食、補液、抗感染等治療并結合經鼻胃腸減壓,經鼻胃腸減壓是最常用也是效果比較好的方法,但因鼻胃管本身長度的限制,只針對高位梗阻可獲得一定的減壓效果,對低位梗阻效果欠佳。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保守性治療進行到什么程度合適,是需要準確判斷的。如果患者減壓引流不佳,腹痛、腹脹不緩解,甚至因梗阻時間過長,腸道血運差,都可能會出現腸壞死的可能。因此在保守治療后必須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若癥狀沒有緩解,則需要馬上進行手術治療。

作者:李悅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閱讀量: 4220

腸梗阻問答

更多>

腸梗阻醫院

更多>
簽約專家
腸梗阻 推薦專家
宋斌主任醫師

陜西省人民醫院  普外科

視頻 | 文章 | 回復

個人簡介: 宋斌,男,陜西省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博士。2009年在第三軍醫大學附屬西南醫院普外科進修腹腔鏡技術,并以高級訪問學者的身份先后在美國著名的克里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Clinic)結直腸外科(全美排名第二)及日本國立癌癥中心胃外科進修學習。擅長胃癌、結腸癌、直腸癌、甲狀腺癌、乳腺癌等腫瘤疾病的外科治療,以及內痔、外痔、... 展開
個人擅長: 胃癌、結腸癌、直腸癌、甲狀腺癌、乳腺癌等腫瘤疾病的外科治療,以及內痔、外痔、混合痔、腹股溝疝等疾病的外科... 展開
立即免費咨詢

特別聲明: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及醫療依據。 舉報電話:4006678535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09345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京)-經營性-2020-0006
京ICP備16049935號-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亚洲欧美v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有来医生官方网站_权威的医疗科普知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