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別名: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癥)
掛號科室: 小兒心內科
發病部位:血管
多發人群:5歲以下男嬰幼兒
治療方法:藥物治療
是否傳染:無傳染性
是否遺傳:無遺傳性
相關癥狀:發熱、皮疹
相關檢查:血清學檢查、超聲檢查
相關手術:無
相關藥品:丙種球蛋白、阿司匹林
治療費用:市三甲醫院約(10000-50000元)
川崎病多久會出現擴張
65858次播放82次點贊
川崎病痊愈后會影響以后生活嗎
13367次播放91次點贊
川崎病的診斷標準
46972次播放6次點贊
川崎病沒有治療可以自愈嗎
55015次播放34次點贊
小兒川崎病是什么意思
37880次播放76次點贊
川崎病冠脈瘤能治愈嗎
73369次播放38次點贊
川崎病愈合后多久可以打疫苗
98421次播放56次點贊
川崎病用什么藥較好
82283次播放91次點贊
川崎病又稱作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是1967年由日本醫勝川崎富作首次報道,是一種以全身急性血管炎性病理改變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兒童獲得性心臟病的主要病因。川崎病并發冠狀動脈損害及巨大冠狀動脈瘤等心血管后遺癥給兒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響。其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主要的臨床表現為超過5天的持續性發熱、口唇及口腔黏膜改變、多形性皮疹、頸部非化膿性淋巴結腫大、雙眼球結膜充血、手足硬性水腫及指端脫皮等;大部分患者隨著病情進展可以痊愈,但是,這些痊愈的患者仍有后期發生冠脈異常的風險應該定期隨訪,定期復查。急性期治療方案:阿司匹林+靜脈用丙種球蛋白(發病前十天進行治療其重要)。冠脈瘤治療方案:繼續使用阿司匹林,如果冠脈瘤增大,建議加用氯吡格雷,華法林。如果出現冠脈狹窄病變,則需要外科手術如冠脈成形冠脈搭橋手術或者介入手術治療(球囊血管成形術、支架植入和旋轉消融術)。
作者:魏志潘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 閱讀量: 4345
(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摘要:患兒于家中出現連續發熱1周,家長初期并未在意,以為是普通發熱,自行為其用藥,但后來不僅未使患兒發熱緩解,反而加重其表現,使患兒出現結膜充血、口唇干燥、頸部淋巴結腫大等癥狀。患兒就診后,積極完善相關檢查,并結合患兒癥狀,最終診斷為川崎病。與患兒家長溝通后給予對癥藥物治療,最終患兒得以治愈,未再復發。【基本信息】男、5歲【疾病類型】川崎病【就診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就診時間】2022年4月【治療方案】靜脈注射藥物治療(人免疫球蛋白)+口服藥物治療(阿司匹林片)【治療周期】住院治療1周,定期復查【治療效果】患兒疾病得到治愈,未再復發一、初次面診患兒為5歲的小男孩,由家長帶領前來就診,自述近期出現發熱,已持續1周,開始認為只是普通發熱,但家長通過自行用藥后不僅未使發熱減輕,反而患兒癥狀逐漸加重,于是家長急忙將其帶到我院就診。門診給予患兒體格檢查,可見患兒結膜輕度充血,同時伴有口唇干燥,嘴唇脫皮情況較為嚴重,患兒張口后可見舌乳頭腫大、充血,為草莓舌癥狀,同時觸診患兒頸部,可觸及頸部淋巴結腫大。綜合上述癥狀,初步懷疑為川崎病,告知患兒家長情況并進行充分溝通后,同意入院進行診治。二、治療經過患兒入院后,為其安排詳細相關檢查,體格檢查除門診所見癥狀外,并未見其他明顯異常。化驗血常規結果提示白細胞、中性粒細胞、C反應蛋白等指標均存在升高。心臟彩超檢查未見異常。結合患兒的癥狀,最終明確診斷為川崎病。告知家長患兒病情并不嚴重,并進行充分溝通后決定行藥物治療。具體治療包括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同時配合使用中等劑量的阿司匹林片進行抗炎治療,患兒遵醫囑住院治療1周后,癥狀明顯緩解,辦理出院后,囑患兒家長繼續給患兒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片,并定期到醫院門診進行復查。三、治療效果患兒經過積極配合藥物治療,用藥當天發熱便已經得到緩解,住院治療2天后,患兒體溫已降至正常,同時觀察得知患兒結膜充血、口唇干燥等癥狀出現明顯緩解。住院治療1周后,給予患兒檢查血常規、C反應蛋白等,結果顯示各項數值均處于正常范圍,同時心臟超聲提示患兒未出現冠狀動脈擴張或其他損害,且患兒頸部淋巴結腫大的癥狀已經消失。患兒各項指標均達到出院癥狀,于是準許其出院休養。出院后半年家長帶患兒來門診復查心臟彩超,未出現冠狀動脈擴張或其他損害,結果提示患兒癥狀已經得到治愈,期間患兒未再出現復發。四、注意事項看到患兒癥狀逐漸減輕,最終得以治愈,我由衷感到欣慰,但由于本病容易出現復發,因此患兒出院時,仍需提醒患兒家長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幾點:1、注意加強患兒的口腔護理,并保持口腔的情況,如勤刷牙、勤漱口,避免進食垃圾食品,以避免造成繼發感染;2、日常注意維持患兒自身的皮膚健康,保證患兒貼身衣物的清潔衛生,并保證患兒有充足的睡眠,避免勞累等,均有利于病情的恢復;3、飲食注意營養的合理搭配,多攝入高營養、易消化的食物,并以流食或半流食為主,如面條、豆漿、雞蛋湯等,避免進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導致病情加重或反復發作。五、個人感悟川崎病在臨床又被叫做是小兒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常發生于5歲以內的兒童,常見癥狀與該病例中患兒的情況類似,如發熱、眼結膜充血、口唇干裂、頸部淋巴結腫大等,其他癥狀還包括手足紅腫等。臨床針對川崎病的治療并不復雜,只要積極配合多數患兒均能得到滿意的治療效果。總而言之,提醒廣大患兒發現患兒出現持續發熱,并伴有結膜充血、口唇干裂等癥狀后需盡早給予重視,并盡早將患兒帶到醫院進行診治,即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作者:晁占湖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閱讀量: 3908
幼兒川崎病一旦發病,一般會在發病后的兩周內出現冠狀動脈的損傷,比如冠狀動脈瘤或者是冠狀動脈狹窄、閉塞、擴張。尤其是起病年齡比較小的患兒,有持續性發熱,伴有臨床心肌炎的癥狀,冠狀動脈的損傷幾率更大。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需要及時積極進行治療,比如應用大劑量的阿司匹林或者免疫球蛋白治療,后期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劑量的阿司匹林維持治療。
作者:朱耀斌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閱讀量: 4452
幼兒川崎病是否要終生復查取決于患者的病變嚴重程度。川崎病為自限性疾病,若患者病變沒有累及冠狀動脈系統,在其出院后的1個月、3個月、半年、1年、2年分別進行一次復查,復查未見異常后可考慮治愈,無需繼續復查。若患者并發冠狀動脈瘤,需長期密切復查隨訪,直至冠狀動脈瘤消失。有的病人并發血栓形成,可能需要抗凝治療,此類患者可能需要終生復查,監測凝血指標及心功能等。
作者:朱耀斌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閱讀量: 3731
幼兒川崎病患者出院后,對于沒有冠狀動脈病變的患兒需要于出院后第1、3、6個月、以及1到2年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包括體格檢查、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等。沒有經過有效治療的患兒,有10%到20%的可能會發生冠狀動脈病變,應該長期隨訪,每6到12個月隨訪一次。冠狀動脈擴張或者是冠狀動脈瘤大部分于病后2年以內自行消失,但是經常會遺留管壁增厚或者是彈性的減弱。
作者:朱耀斌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閱讀量: 3612
幼兒川崎病多久治好,主要是和患兒是否及時治療有關系。如果患兒在發病后的十天內得到及時救治,一般在一個月左右患兒的疾病就可以完全恢復到正常,但是仍然需要患兒在隨后的數月內進行隨診,了解是否有心臟損傷。但是如果患兒延誤了治療,在十天以內沒有得到及時救治,就有可能會遺留心臟問題,比如冠狀動脈狹窄、冠狀動脈瘤,甚至是心功能不全。對于這類患兒,就需要長期應用藥物治療,定期在門診隨診。
作者:朱耀斌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閱讀量: 3428
全部 北京 上海 廣東 廣西 江蘇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東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遼寧 黑龍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慶 陜西 甘肅 云南 新疆 內蒙古 海南 貴州 青海 寧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