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癥(別名:恐懼癥、社交焦慮障礙)
掛號科室: 精神科
發病部位:精神
多發人群:17~30歲
治療方法:藥物治療、心理治療
是否傳染:無傳染性
是否遺傳:有遺傳幾率
相關癥狀:不敢抬頭、不敢與人對視
相關檢查:心理檢查
相關手術:無
相關藥品:帕羅西汀、舍曲林
治療費用:市三甲醫院約(10000-50000元)
打敗社恐直接的方法是什么
52443次播放46次點贊
社交焦慮障礙癥可以治好嗎
23922次播放321次點贊
社交恐懼癥怎么回事
41984次播放228次點贊
社交恐懼癥怎么治療
41822次播放296次點贊
兒童社交恐懼癥是指什么
45815次播放475次點贊
每個孤獨癥兒童的表現都一樣嗎
48918次播放125次點贊
社交恐懼癥的表現
39181次播放358次點贊
怎樣治療社交恐懼癥
46163次播放241次點贊
社交恐懼癥可以治愈,但受治療配合程度、治療水平和方法,以及外界干擾因素等影響。社交恐懼癥患者表現為對于社交場合與社交行為存在恐懼、擔憂、緊張、焦慮等情緒,嚴重者還會因恐懼而產生軀體反應,如心跳加速、冒汗、頭暈、惡心、抽搐等。臨床中常通過系統脫敏法、沖擊療法、認知重塑法等心理治療配合藥物治療達到治愈目的。一、心理治療:1、系統脫敏法:指將患者產生恐懼和焦慮的某類刺激由低至高分為不同等級,讓患者置身于由低至高的刺激環境中,從而達到逐步適應的目的。例如將“置身于喧鬧人多環境中”、“認識一個陌生人”、“當眾演講”、“組織一場活動”等一系列可以讓患者感到焦慮的事件和場景由低至高分級,然后逐步進行訓練直至患者消除社交恐懼;2、沖擊療法:指強行將患者置于自身恐懼和焦慮的社交環境中,直至恐懼感、焦慮感減退并消失,但此類療法需謹慎使用,以免對患者造成過大刺激適得其反。治療前可以先詢問患者社交恐懼的層級,如對“與陌生人交談感到恐懼”或“當眾表演時恐懼”,然后選擇可能使患者感到最為恐懼和害怕的場景使之置身其中,讓這種恐懼感完全暴露并持續沖擊大腦,一段時間后恐懼感便會逐漸降低甚至消失。此類訓練可定期進行,日后再置身于此類環境中時,患者的恐懼感便會較之前有明顯好轉;3、認知重塑法:通常以交流和談話為主,通過給患者進行觀點和認知的逐級剖析,將患者原本儲存于大腦中的舊圖式打破,建立新的認知圖式以順應環境并不斷強化該圖式,使患者形成長時記憶。例如針對“當眾發言”這一虛擬場景,患者首先會表示抗拒和焦慮,認為當眾發言會很丟臉、羞恥,此時應告知患者該認知觀點不正確,當眾發言應該會使其感到光榮并產生優越感,優秀者才有發言機會等。通過不斷的認知重塑,完全改變患者對自身陳舊觀點的堅持,使之順應。二、藥物治療:嚴格地說并沒有一種消除恐懼情緒的藥物,但可以用苯二氮卓類藥物來暫時緩解單純恐懼,還可合用β-受體阻斷劑幫助緩解軀體癥狀,能減輕或消除自主神經反應,如心悸、氣促、出汗等,降低警醒水平。SSRI類藥物如帕羅西汀、舍曲林等,對于社交焦慮障礙的治療也有一定的效果。患者通過積極的心理治療配合藥物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社交恐懼,逐漸恢復正常,達到治愈的目的。
作者:常衛利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閱讀量: 4472
有的人享受站在社交的中心,有的人則抗拒、害怕進入社交的環境,前者不一定是社交牛×癥,但后者多多少少都患有一點社交恐懼癥。社恐患者不是矯情、不是內向、不是怕生,他們只是單純的,生病了!他們需要的是治療、是鼓勵、是幫助,不是一句“怕啥,不就是跟人說句話嗎?”。他們站在社交牛×癥的背面,等著有人伸出手,拉他們一把!
作者:常衛利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閱讀量: 5091
社交恐懼癥通常指在公共場所或與人打交道時出現顯著而持久的害怕,怕被別人注視或否定,擔心在他人面前出丑或遭遇尷尬,因而盡力回避。社交恐懼癥的發生可能與遺傳、認知偏差、性格內向、人際交往能力缺乏以及神經敏感等因素有關。若癥狀較輕,可適當進行自我調整,若癥狀頻繁出現,嚴重影響正常生活,應積極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常見處理措施如下:1、自我調整:患者應多與親友交流,傾訴內心想法,出現不適癥狀時應積極進行自我暗示,樹立信心,積極面對。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鍛煉自己的性格,適當參加集體活動,循序漸進嘗試與同伴及陌生人交流,逐漸克服恐懼心理。還應正確認識自我,避免經常自責。若癥狀逐漸加重或持續不能緩解,可及時到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診;2、心理治療:包括系統脫敏療法、暴露療法、認知行為療法等,醫生通常會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選擇適宜的治療方法,使患者逐漸消除焦慮及恐懼心理;3、藥物治療:藥物不能消除患者的恐懼感,但可用苯二氮卓類藥物和普萘洛爾等藥物緩解恐懼帶來的軀體焦慮反應。帕羅西汀、舍曲林等藥物治療社交恐懼癥有一定的效果,三環類抗抑郁藥如氯丙咪嗪、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對社交恐懼癥也有療效。
作者:常衛利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閱讀量: 7198
社恐是社交恐懼癥的簡稱,是神經癥的一種類型。日常生活中一些性格內向的人往往自覺或被他人認為是社恐,但其實并未達到社恐的程度,此類人群可以通過多與他人交流,同時在交流過程中直視對方雙眼,不要回避,或者通過參加群體活動、報名演講比賽等,鍛煉在人群面前流暢說話的能力,以此來治愈所謂的社恐。而對于明確患有社恐的患者,比如在進行人際交往時出現害羞、局促不安、緊張等情緒,可以在醫生幫助下進行以下系統治療,以達到治愈目的。常用的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一、行為治療:1、系統脫敏療法:讓患者逐步暴露在讓其恐懼的社交環境中,放松適應,以達到消除恐懼的目的;2、滿灌療法:也稱暴露療法、沖擊療法,是通過一次性的強烈的恐懼刺激,如讓患者面對他們害怕的情況,適當地使焦慮反應持續一段時間,來逐漸消除患者的對于社交的恐懼心理;3、認知重建:是通過患者與醫生交流負面情緒,在醫生引導下,消除對恐懼的錯誤認識,來達到治愈社恐的目的;4、放松訓練:在醫生指導下通過放松肌肉來達到放松神經的目的,對社恐的治療起輔助作用,如患者采取舒適體位,放松全身肌肉,同時做深呼吸等;5、社交技能訓練:通過社交過程的模擬,來幫助患者逐步克服社恐心理,學會適當社交技巧,減輕社交場合的焦慮。二、藥物治療:臨床中常用的藥物有氯硝西泮、舍曲林等,能起到抗焦慮的作用,但具有一定的不良反應,需要在咨詢醫生后服用。三、其它治療:比如松弛療法、動力性心理治療、冥想等也可以起到治療作用,幫助患者治愈社恐。此外,社恐患者日常生活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平穩的心情,有助于緩解疾病癥狀。飲食上建議清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以及含咖啡因的食物等。
作者:常衛利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閱讀量: 8646
緊張是一種焦慮的情緒,表現為對某些事情過度擔心,同時可能會伴隨坐立不安、心跳加快等不適,消除緊張感通常可以先自我調整,如效果有限或還伴有其他不適,可選擇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1、自我調整:可先嘗試自我暗示,關注當下,不過度擔心還未發生的事,也不過度想象消極的后果。學會轉移注意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緊張情緒,比如多想一些令自己開心的事情、與家人朋友聊一聊,也可以把注意力暫時轉移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學會深呼吸,可以放松肌肉,舒緩心情,對緩解緊張有很大的幫助,做1-2分鐘即可;2、心理治療:如果患者緊張感較嚴重,嘗試自我調整法后緊張感沒有明顯改善,可以在專業的心理醫生的指導下,找到緊張的源頭,通過放松訓練或認知調整的方法來消除緊張感;3、藥物治療:主要針對嚴重影響到社會功能和職業功能的人群,如緊張伴隨心跳加快、手腳冰冷、不自主顫抖甚至嘔吐等表現時,可在醫生指導下考慮藥物治療,中成藥可服用九味鎮心顆粒、安神補腦液等,西藥可由醫生慎重判斷應用抗焦慮藥物。
作者:常衛利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閱讀量: 5469
說話臉紅是社交恐懼癥的一種表現,也是不少人都存在的問題,主要由心理原因導致,內向害羞的人更容易有這種表現,目前干預治療的方法主要有心理治療以及藥物治療,可由專業醫師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選擇。1、心理治療:主要包括行為主義療法和認知行為療法。兩者的主要目的都是讓人意識到臉紅并不是非常嚴重的結果,要對臉紅采取順其自然的態度,不為它焦慮、苦惱。只有先接受說話臉紅這一事實,才能夠克服它。尋求心理治療時,一定要和心理咨詢師仔細溝通,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同時,可嘗試多與人社交,參加文體活動,擴大交際范圍,增強自信心,逐漸克服說話臉紅的現象;2、藥物治療:主要針對臉紅表現比較嚴重,可能還伴有其他不適的情況,需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包括苯二氮?類藥物、非苯二氮?類的藥物,或者中成藥等,能夠輔助心理治療,改善臉紅的表現。
作者:常衛利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閱讀量: 6033
李安寧 副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
精神科
社交恐懼癥不只是與自卑有關系,除了自卑因素,還與家族易感基因、不良的社交經歷、生活環境等都有關系,通常是綜合因素導致,目前并沒有確切...
李安寧 副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
精神科
社交障礙癥又被叫作是社交恐懼癥,主要的癥狀表現特點是在社交的過程中,會出現緊張不安、害羞、臉紅、局促、容易出汗、發抖、說話結巴、詞不...
全部 北京 上海 廣東 廣西 江蘇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東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遼寧 黑龍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慶 陜西 甘肅 云南 新疆 內蒙古 海南 貴州 青海 寧夏 西藏